桑黄作为一种极具药用价值的真菌,其多糖成分的抗肿瘤作用备受关注。该研究旨在深入探究桑黄多糖对肉瘤S180 细胞在体内和体外的抑瘤效果,并初步剖析其作用机制,为桑黄多糖的抗肿瘤研究提供有力的实验依据。
该论文聚焦于桑黄这一传统中药材,系统梳理了其在抗肿瘤领域的研究成果。桑黄在中医药历史中早有记载,现代研究发现其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潜力,文章旨在整合国内外相关实验研究,剖析桑黄的成分及多种抗肿瘤作用途径。
桑黄孔菌属归属于真菌界、担子菌门、伞菌纲、锈革菌目、锈革菌科。2016年该属确立时包含12个物种,后新增4个新种,目前已报道共16个物种,中国境内分布11种 。明确桑黄的分类地位,为后续对桑黄的深入研究与开发提供了基础框架。该论文对桑黄孔菌属的分类地位、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为后续桑黄的研究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痛风源于高尿酸血症,其发病率随生活方式改变而上升。肠道微生物与尿酸代谢相关,桑黄具多种生物活性,该研究旨在探究桑黄乙醇提取物对高尿酸血症大鼠的降尿酸作用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为桑黄药用开发提供依据。
桑黄作为一种药用真菌,具有调节免疫、抗炎、抗癌等功效,前期研究虽证实其抗结肠炎作用,但在整体水平调节免疫细胞发挥抗炎作用的研究尚未见报道。该研究旨在探究桑黄水提物对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的防治效果及作用机制。
桑黄作为一种名贵的药用真菌,在抗肿瘤领域备受关注。自1968年发现其野生子实体提取物对小鼠肉瘤细胞有抑制作用后,对桑黄的研究不断深入。本文旨在综述桑黄不同提取物的抗肿瘤作用,并着重探讨其抗肿瘤机制,为桑黄在肿瘤治疗方面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桑黄作为珍贵药用真菌,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有记载,隶属担子菌亚门,主要分布于非洲、中美洲及东亚。其菌种分类曾存在争议,2012年后逐渐明晰,东亚地区现已发现8个桑黄类群,中国分布有7种,不同种类在寄主、分布地区、孔口密度和担孢子大小等方面存在差异。该论文围绕桑黄展开多方面综述,旨在为其开发利用及相关研究提供思路与参考。
癌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传统放化疗不良反应大,寻找新型安全有效的抗肿瘤药物迫在眉睫。桑黄作为名贵中药材,其抗肿瘤潜力备受关注。该研究全面总结了桑黄的化学成分及多种抗肿瘤作用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临床应用导向明确探讨了桑黄联合放化疗的效果,为癌症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潜在方案。
癌症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免疫功能抑制是肿瘤进展的重要因素,恢复或激活免疫功能成为抗癌关键策略。天然产物作为免疫调节剂备受关注,桑黄、竹叶、茶菇在传统医学和过往研究中展现出多种生物活性,本研究旨在探究三者热水提取物混合物MeshimaMax的抗肿瘤活性及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