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死亡率高,中国是高发地区。西药治疗肝癌存在诸多副作用,传统中药在肝癌防治方面具有副作用低等优势,挖掘抗肿瘤中药并明确其机制意义重大。桑黄是药用真菌,其多糖被认为是抗肿瘤重要成分,但不同地区和寄主的桑黄成分与功效存在差异。研究旨在探究不同来源桑黄粗多糖对肝癌细胞HepG2的抑制作用及机制,为开发抗肿瘤产品提供理论依据。
该论文聚焦于桑黄这一传统中药材,系统梳理了其在抗肿瘤领域的研究成果。桑黄在中医药历史中早有记载,现代研究发现其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潜力,文章旨在整合国内外相关实验研究,剖析桑黄的成分及多种抗肿瘤作用途径。
在中药的璀璨星河中,桑黄以其独特的抗癌功效而备受关注。桑黄,是一种寄生在桑树上的多年生大型真菌,自古便被《本草纲目》记载其“利五脏,宣肠胃气,排毒气” 的功效。随着现代医学研究的深入,桑黄的抗肿瘤作用机制逐渐被揭示,成为中医药抗癌研究的热点。
桑黄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近年研究发现其抗肿瘤作用明显。总结国内外已发表的有关桑黄及其提取物关于肿瘤的实验研究,发现桑黄主要是通过抗突变预防肿瘤的发生,通过促凋亡、阻滞周期、调节免疫、抗氧化、抑制血管生成的途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转移,延长生存期。与化疗药联合应用起减毒增效的作用。本文综述桑黄各种成分提取物及其抗肿瘤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桑黄抗肿瘤机制奠定基础。
桑黄属担子菌亚门,多孔菌目,针层孔菌属真菌,是一种珍贵的药用真菌 。最早的药用记载于《本草纲 目》中,其子实体入药,味微苦,能利五脏 、软坚 、排毒 、止血 、活血等。
比较 6 种生长在不同树种上的桑黄子实体多糖、黄酮及总三萜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树种桑黄子实体有效成分含量差异较大, 桑树桑黄子实体多糖、 黄酮及三萜含量均高于其他树种, 分别为 3. 84 %、 5. 12 % 和2.2%; 暴马丁香树桑黄子实体多糖含量最低为 1.35%, 白桦树桑黄子实体黄酮、 总三萜含量均最低, 分别为0.68%、 0.32%。